本網站是一個免費的影音學習平台,歡迎加入
Font Size

肢端肥大症警訊與治療

1129 view(s)

「那是一位60歲的女性病患,原本是因為甲狀腺長了很多結節而來做檢查。做完甲狀腺超音波後,我發覺她的手腳比較大、額頭比較寬、嘴唇比較厚,於是便建議她抽血檢測生長激素和生長因子。」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鄭畬方醫師回憶,「檢查結果顯示,她確實患有肢端肥大症。除了造成肢體末端肥大之外,也導致各個器官肥大,而讓甲狀腺長出許多結節。因為能在較早期診斷,後續也順利完成手術治療。」

肢端肥大症(acromegaly)是腦下垂體長腫瘤造成的疾病,因為腫瘤分泌過多生長激素,進而刺激骨頭生長。鄭畬方醫師解釋,在兒童時期,生長激素會讓骨頭變長;在成人時期,骨頭生長板已經癒合,無法再往長的方向發展,因此生長激素只能促進骨頭變得更厚、更粗,進而引起肢端肥大的現象。

肢端肥大症的常見症狀是手、腳變大,但是因為生長激素刺激會造成全身性影響,所以患者的嘴唇也會變厚、下巴會變長、鼻子會變大、聲音也會因聲帶的關係變得比較低沉。鄭畬方醫師說,如果腦下垂體腫瘤較大,甚至於侵犯到正常腦下垂體窩外側時還可能出現頭痛、複視、視力模糊、視野缺損等症狀。若出現相關症狀,應儘早就醫診斷、治療。

肢端肥大症可能伴隨多種共病,鄭畬方醫師說,因為生長激素是一種升糖類型的荷爾蒙,分泌過多時,會導致血糖升高,而造成糖尿病。另外,由於肢端肥大症會使身體很多器官增生肥大,心臟變大顆容易引發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心律不整,喉部的肌肉和軟組織增厚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,甲狀腺也可能增大、長出結節。

肢端肥大症較常發生在30歲以上的患者,無明顯的性別差異。在台灣,每年約新增60個肢端肥大症的病患。肢端肥大症多屬於偶發性,跟遺傳的相關性較小。因為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患者不易察覺,從發病到確診的時間預估都要7至10年以上。

「曾經遇過一位30多歲的患者,因為全身無力被送到急診室,才發現是感染性心內膜炎,而且還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肥大等問題。」鄭畬方醫師說,「因為外觀很典型,便抽血檢測生長激素和生長因子。當時測到的數值都是破紀錄的高,而且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一顆超過2公分的腦下垂體腫瘤,代表患者已發病很長的時間,所以才會出現各種嚴重的併發症。」


懷疑肢端肥大症,該做哪些檢查?

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患有肢端肥大症,可以先使用肢端肥大症的自我診斷表,看看自己是否有符合的症狀。例如鞋子越買越大、戒指戴不下、下巴變長、鼻翼變大、容易咬到舌頭、聲音變低沉等。此外,血壓、血糖也可能異常升高。

到內分泌科就診後,一般會抽血檢查生長激素和生長因子,並做口服葡萄糖抑制生長素分泌試驗.鄭畬方醫師說,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製造,它會刺激肝臟製造生長因子,而生長因子導致器官產生變化,變得更大、更粗、更厚。

肢端肥大症患者經診斷後會安排核磁共振檢查,評估腦下垂體的狀況。鄭畬方醫師說,腦下垂體位在顱底,大小約1公分。核磁共振檢查能夠評估腦下垂體是否變大、是否長出腫瘤或是壓迫到視神經交叉等。


肢端肥大症,該如何治療?

肢端肥大症的治療方式,標準治療是動手術切除腦下垂體腫瘤。鄭畬方醫師說,現在大多是進行經蝶竇垂體腫瘤切除術,利用內視鏡從鼻腔進入,穿過蝶竇,切除腦下垂體腫瘤。術後的患者都需要定期追蹤、抽血檢查,再評估是否需要使用藥物治療。


少部分患者腦下垂體腫瘤太大或已經侵犯到旁邊的血管、神經,不適合第一時間開刀或無法徹底切除,後續便需要使用藥物治療。鄭畬方醫師說,藥物治療以體抑素為主,通常是每個月注射一次,若成效不彰,可以考慮輔以其他二線藥物或是放射線治療。

接受藥物治療後,患者的血壓、血糖可能會改善,外觀的變化有可能改善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復。


貼心小提醒

肢端肥大症初期症狀不明顯,而容易被忽略,往往要經過多年才被診斷。鄭畬方醫師叮嚀,大家要留意一些警訊,例如鞋子越買越大、戒指戴不下、容易咬到舌頭、聲音變低沉等。及早診斷、及早治療,才能預防相關共病!


資料來源:照護線上

Related Cours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