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站是一個免費的影音學習平台,歡迎加入
文字大小

冒名頂替症候群(懶人包)

瀏覽人次 > 1840 人

從自我懷疑到焦慮憂鬱–冒名頂替症候群(懶人包)


小亞正要踏入跨國會議的會議廳,半小時之後就輪到她上台演講了。前一天的熬夜練習讓小亞有點疲憊,不知是連續幾杯咖啡還是太緊張,小亞忍不住收回邁開的腳步,想轉身再去剛剛才造訪過的洗手間上個廁所。沿途,不少相識的經理高層與小亞點頭致意:「等等聽妳報告!」小亞愈想愈緊張:「怎麼辦?我根本不屬於這裡,等等上台,大家應該會發現我是個空罐頭,是個冒牌貨。」即使後來演講順利進行,小亞內心仍充滿那種「即將被揭穿的恐懼」,一點也不敢打開社交軟體,深怕看到任何熟識者發出評論。


冒名頂替症候群

你曾有類似的內心小劇場嗎?就是那種「哇!大家好像覺得我還不錯?可是,我怎麼覺得其實大家都錯看了我,好害怕哪天被人發現其實我沒什麼本事啊!被拆穿那天大概快到了。」這種狀況被稱為「冒名頂替症候群(Impostor Syndrome)」,目前這種狀況並非被歸類於精神疾病,但許多人,尤其是女性,可能曾經有這樣的經驗。

如果你自己不曾有過這樣的經驗,或許不了解這種自我懷疑會帶來什麼影響,甚至會想:「我只遇過自視甚高,自以為很厲害的主管,哪有人會覺得自己不夠格呢?」可是,從研究上來看,自我懷疑的人還不少呢,從學生到各職業的高階主管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心理癥結。

早期關於這方面的研究,常常是關於成功的職業婦女。即使這些職業婦女的教育、經驗、和成就都說明了她的成功,但這些職業婦女依舊習慣自我懷疑,總覺得自己不夠格與他人平起平坐,或總是擔心自己能力不足,因此不斷自我提高標準,對自己要求愈來愈高,自我鞭策愈用力,因此影響到情緒,最後因為壓力過大而表現變差,或過於焦慮而陷入憂鬱。


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的特色

● 自我懷疑

● 無法實際衡量自己的能力或技術

● 覺得自己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好而成功

● 深怕自己不符合別人的期望

● 設定很高的標準,沒達到就很失望


正因如此,有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傾向的人,其實會更有努力的動機,畢竟很怕自己表現不好、不如他人預期,只好持續拼鬥。然而,因為任何形式的成功都無法讓這樣的人放心,生命中不停趕路,可能會被隨而來的焦慮感、憂鬱而擊潰,或因為實際上過勞而引發健康問題。所以,有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傾向的人很可能會陷入惡性循環。


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?

綜合來看,成長過程家長的態度、成長經歷、社會刻板印象、或個人特質,都可能會讓人更容易有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傾向。

◆ 成長過程家長的態度

假使家長本身對成就、成績就很執著,總是逼迫小孩要做到最好,或經常尖銳地批評小孩犯的錯誤,就會讓小孩更容易產生「我其實不夠好」或「我怎麼做都不夠好」的心情。有的家長則是很喜歡拿小孩的表現在手足或親戚小孩間做比較,「你看看表哥小六就考過英檢中級」、「堂妹都拿全校第一名」,這些對小孩表現的評論、要求、比較,都可能種下之後小孩內心永遠自覺不足的焦慮感。

◆ 成長過程的經歷

假使早早在學校有課業上的成功,也會讓人後來比較容易出現這些問題。例如小的時候可能覺得不用太努力就能拿到班上前三名,大家都誇讚自己是會唸書的小孩。等到後來上了高中、大學,卻發現有的同學比自己聰明許多,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念不好,這時就開始否定自己:「我怎麼來到這麼恐怖的地方,我完全不行啊!」因而陷入自我懷疑。

◆ 社會刻板印象

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與性別、種族也有關係,一開始的研究就是針對高知識的職業婦女,發現即使在同等的高職位,女性較容易出現自我懷疑,比較容易自覺「不配」這樣的成功。除了女性外,西方世界也發現有色人種,也就是非白人的狀況下,比較容易有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。這很可能與社會刻板印象有關。


怎麼說呢?就像在一個養了一男一女的小家庭裡,家長因為社會重男輕女的概念,對男孩存有較多期望,資源分配不均。若女孩拿著很好的成績回家,男孩卻成績不好的話,家長不會誇讚女孩,只對著女孩說:「豬不肥,肥到狗」。

對女孩來說,自己生來就因為性別而不受認同,不受肯定,生活過程只好拚盡全力要獲取認同,永遠害怕自己不夠認真。即使獲得成功,也因為無法獲得家長的認同而害怕,甚至忍不住懷疑自己的能力。性別問題如此,種族膚色的問題亦然,都會因為在社會錯誤的刻板印象中成長而讓人更容易出現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的傾向。

◆ 個人特質

如果個人特質較接近完美主義者,很希望做好每一件事情,比較神經質,缺乏自信,永遠都會注意自己「又出了什麼錯」,就比較容易自我懷疑,也很擔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。



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的表現方式

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的表現方式可以是不同的。

有些人在切換不同角色之際,會期待扮演好自己身為母親、妻子、女兒、主管、朋友等每個角色,由於深怕自己不夠格,而努力壓榨自己達到更高、更好的標準。

有些人平常學新東西都很快,而覺得自己應該學什麼東西都該很快上手,假使某次嘗試了第一次新事物而失敗,就覺得很沒力、丟臉,無法面對,責怪自己根本不行。

有些人則是相信無論何時都應該要自己解決事情,是個無法向別人求救的獨行俠。假使別人開口自動提供援助,會覺得自己根本是個大失敗。

有些人則認為自己已經被稱為是某個領域的專家,應該完全專精於此。若突然在這領域遇上一個自己端不出解答的問題,就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假貨。



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的影響

或許,我們可以把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想成對於解釋成就的衝突感。即使別人看得出來「你很努力,也做的不錯」;但有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傾向的人會覺得自己的成功一切只是來自於運氣和時機。在網路世代,名氣暴起暴落的狀況更迭極大,又缺乏明確的成功比較準則,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因而更普遍。

為了不讓他人看輕,或怕別人說閒話,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不敢顯露自己有任何失敗的一面,並不斷努力維持著。雖然這樣一來會好像是動機充足地努力著,然而由於再多的成就似乎都無法讓自己覺得安心,過度努力反而癱瘓了自己的生活,焦慮感如影隨形。患得患失之後,憂鬱就會伴隨而來,進入過勞、焦慮、憂鬱、罪惡感的循環。

 



應對「冒名頂替症候群」的方式

世界充滿變化,我們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好整以暇的面對。持續努力雖然很好,但要考慮一下自己努力的動機是什麼。假使是害怕他人的眼光,總是很害怕被他人認為是個假貨,很怕自己能力不足,而過得很辛苦很焦慮,就要開始學會調整自己。

可以先認知到自己是否有過於逼迫自己的狀況,承認自己的感覺,並找到適合的人聊聊。可以的話與同事、朋友建立良好關係,生活有個支持網的話,比較能找到建議或支持。

我們生活在世界上,確實總是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,難免會一直拿自己與他人比較。然而大部分的時候,與他人比較並不會讓自己進步,而會讓自己更焦慮。要知道,別人就算是做到了哪些成就,也不是為了要放大你的缺失;就算別人學東西很快,你也可以容許自己要多花點時間精力去做到相同的事情。

另外就是要考慮評量自己的標準。在網路新世代,過去許多成績、考試標準已經不適用了,雖然暴紅的機會變高了,跌落神壇的機會同樣也是提高的。如果靠點擊數、人氣高低、話題性來定義自己,往往會讓人更患得患失而變得焦慮和憂鬱。這時,找到真心關心的主題,做關心的事,有真心關心的人,是非常重要的。甚至,不要一直把自己擺在本位,可以多花點時間想想別人,想想看怎樣實際地幫助他人,為社會做更多事情,把目光多放一點在與他人建立真實良好的連結,而非空泛的數字,並讓自己健康成長,給自己一點同理心和耐心,記得生活就是繼續前進。無論如何,能持續走下去最重要,別把自己逼到絕境。


本文由「照護線上」授權轉載,原文出處:【從自我懷疑到焦慮憂鬱–冒名頂替症候群(懶人包)

*「照護線上」連結至https://www.careonline.com.tw

相關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