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查這十點,保持好姿勢,別變懶骨頭
「今天你怎麼看起來無精打采的模樣?」開會的時候,王副問了小奧一句。
「報告王副,我很有精神喔。」小奧連忙換上了笑容,打直身軀,坐得直挺挺的。
你平常的姿勢好嗎?姿勢是我們身體語言的一部分,萬一姿勢不良,很可能就會被視為一個懶骨頭,或是沒有精神活力,很難給人好印象。然而,保持好姿勢,不僅是為了做做樣子,還影響著長期的身體健康。如果你長期姿勢不良,脊椎更容易磨損,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,引發肩頸與背部的疼痛。各種疼痛會讓你的姿勢更不好,部分肌肉更為緊繃,影響到肌力平衡,進而增加跌倒的風險。
而且,姿勢不良除了影響到肌肉骨骼的狀況,其實也會影響到胸腔和腹腔。當胸腔的空間變化或侷限,呼吸就會受到影響;而腹腔的狀況也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,尤其影響到腸胃活動和消化,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。
怎樣算是好姿勢?
「姿勢」就是你如何擺放你的身體,如何hold住你的身體,包含了走路、跑步等「動態姿勢」,也包含坐著、站著、睡覺的「靜態姿勢」。沒錯,即使你現在正進行著網路追劇馬拉松,我們也需要放點心思,注意姿勢。
基本上,好的姿勢就是讓身體重量平均分布於地面或椅子上,而脊椎維持正確自然的弧度,沒有過度前傾或後彎,也沒有往一側傾斜,讓骨架、肌肉、筋膜不緊繃,也不過度伸展。
我們先來看最基本的站姿和坐姿:
● 站姿:
練習站姿站直的時候,可以先靠著牆站好,像要量身高那樣。背部打直並維持自然的弧度,下巴微收,肩膀往後,雙手自然垂放,收進肚子,膝蓋打直,注意重量平均分布於兩腳,且不要翹出臀部。
● 坐姿:
椅子不要太低。良好坐姿通常代表椅子坐到底,維持脊柱自然的彎曲弧度,在背部中段可以用一捲毛巾或買個椅子靠背墊來輔助。雙腳放在地上,膝蓋九十度,最重要就是不要翹腳,要讓臀部平均分配重量。不要坐太久,每個小時要記得變換姿勢、站起來走一走。
保持好姿勢,還要這幾招
◆ 開車的時候不要坐太低,讓膝蓋和髖部約在同一個高度。方向盤高度約在胸口,不要在臉的高度。椅背不要往後倒太多,盡量讓身體一樣是坐直的,屁股坐到底。當然,盡量不要長時間開車。
◆ 不要太常低頭看手機,日復一日,月復一月反覆看著訊息與閱讀網頁,加諸在頸椎的壓力可是不小,已經是現代人頸椎快速退化的主因了。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使用手機時的姿勢,盡量抬頭、挺胸、縮下巴使用。不要低頭使用手機,要把手機拿高,讓手機上方高度約與鼻子同高。坐著的時候要靠著椅背,調整好螢幕高度,減少駝背或低頭的機會。(延伸閱讀:脖子緊,頭好暈,站不穩 — 可能是「頸因性眩暈」)
◆ 少穿高跟鞋!穿高跟鞋的時候,會讓背部弧度太過彎曲,容易引發背痛。而且對膝蓋來說,負擔也會比較大。平常還是多穿著舒適,腳底有軟墊的低跟鞋子吧!
◆ 不要選擇太軟的床墊,硬一點的反而能讓脊椎維持正常的彎曲弧度。仰睡的話,枕頭不要選太大,低低的就可以。如果要側睡的話,膝蓋稍微彎曲,並在頭部墊個枕頭,才能保持脊椎的自然弧度。
◆ 平常多運動。各種運動對姿勢都有幫助,像是多做背部肌群的訓練,姿勢通常會好一些。而多做瑜珈、皮拉提斯、或芭蕾雕塑類型的練習,也是特別讓你會注意自己的動作與姿勢,並有很大一部分會鍛鍊到背肌和核心,讓你在平時都有好姿勢。
◆ 每天至少花十分鐘做伸展拉筋,改善肌筋膜和肌肉張力平衡。如果比較沒有時間,可以做帶有有氧運動效果的動態伸展。
◆ 如果需要久坐或久站的時候,可以稍微緩慢地動一下脖子,轉向左邊,再轉向右側,反覆做個幾次來舒緩緊繃的頸部肌肉。
持之以恆保持著「維持好姿勢」的概念,多多檢查自己的姿勢,是為了健康很棒的投資。
資料來源:照護線上
相關課程
-
感冒了,能不能運動?運動建議看這裡,圖文懶人包
最新 -
2023 世界視覺日,愛「眼」要及時!醫師提醒,別讓 3 眼疾吃掉寶貴視力
最新 -
咳到懷疑人生?小心恐是胃出事!
-
堆積頑固腹部脂肪的壞習慣
-
你知道什麼是血脂肪嗎?
-
什麼是腦壓高?
-
一天該喝多少水?怎麼喝才剛剛好?
-
做好5件事,行動自如到最後一天
-
【長新冠是什麼?】
-
特發性肺纖維化
-
頭暈、頭痛好難受?4大穴道速緩解
-
體重過重,動脈恐受害
-
口乾、眼乾、皮膚乾,連肺臟也「乾」的乾燥症
-
腹部的肥胖,小心與心血管有關
-
手麻、冰冷,原來是 – 胸廓出口症候群
-
天冷不亂補,以免心衰竭
-
減重的重點
-
久坐易有大小毛病,按三穴道保健、解久坐不適
-
中醫護鼻操
-
小心!傳染病就在你身邊
-
優雅甘丹。5/5 居家保健-心、肺保健與肌耐力訓練
-
自癒力教室-你夠水嗎?別讓缺水成為健康潰堤的關鍵!
-
我是失智症的高危險族群嗎?
-
認識退化性關節炎
-
自癒力教室-久坐的危害
-
骨質疏鬆是老人病?30歲後你也可能是高危險群!
-
自癒力教室-口腔保健運動
-
自癒力教室-身體裡的醫生【自癒力】
-
腦中風防治時刻-叮嚀篇
-
腦中風防治症狀-辨識篇
-
中醫講堂:提升免疫力 穴道篇
-
甘丹來運動:正確的走路姿勢
-
中醫講堂:睡眠障礙(失眠) 穴道篇
-
小心頭痛六大警訊
-
中醫講堂:科技文明病 穴道篇
推薦 -
喉嚨乾卡卡不是新冠肺炎 鼻涕倒流5大就醫警訊
-
PM2.5對心肺的影響
-
咳到受不了!當心黴漿菌肺炎
-
會走路的肺炎 – 黴漿菌肺炎(懶人包)
-
越睡越疲倦?心臟衰竭可能已經找上你
-
5大觀念要知道 口罩丟棄後記得做這件事!
-
病毒來襲!洗手最容易忽略?醫師告訴你怎麼洗手最乾淨!
-
口罩短缺!醫師教你該如何正確使用、保存!
-
想提高免疫力,先改正幾個壞習慣!
-
考驗你的注意力&反應力
-
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有關
-
百病起於寒,身體6個部位最怕冷!
-
腳也會中風!注意急性肢體中風的5大警訊
-
身體幾歲了?5個循環小測驗告訴你!
-
忘東忘西 是健忘嗎?
-
肌肉變少、肌力變差的 – 肌少症(懶人包)
熱門 -
秒懂大腸癌篩檢(懶人包)
-
你不可不知,會傷害腦部的壞習慣
-
預防骨質疏鬆,從飲食與運動做起!
-
夏天濕熱易上火?揉按4穴道祛濕除熱好養身
推薦 -
張釗漢醫師~原始點解除痠痛
熱門 -
銀髮也是一種時尚!
-
冬天常見的5種疾病類別,變天時尤其要注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