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甘丹圈圈

Font Size

【人物專訪 】構築世代交流的橋樑—翁文振專訪

2022/08/23 -04:00 PM

【人物專訪 x 翁文振】構築世代交流的橋樑


翁文振,逢甲大學機械系畢業後投入零件加工製造、CAD/CAM程式設計,後因健康因素轉向軟體應用教學,並在2010年時加入曉明太鼓團,現為團長。有別於我們對男性不擅表達的刻板印象,翁老師從善如流、泰然自若地應答,也側寫出他投入教學22年來積累的溝通與組織能力。

回想當年,翁老師說道當時因身體因素被迫停職休養,內心正面臨是否要轉換跑道的掙扎,後得知曉明長青正在招聘資訊類教師,便抓住這個機會,決定運用自身專長投入高齡教育,沒想到當初這個決定,便讓他的人生軌跡轉向另一個方位,也為他開闢了服務之路。

採訪時我就「如何與長者溝通」這點向翁老師提問,他提到長輩們非常尊師重道,學習過程有問題一般不好意思打擾,因此比起單方面的輸出,懂得「看臉色」、多觀察學員是否有需協助的地方,自己主動上前詢問,並教導長輩若急需解決,可以先上網爬文,若不曉得該如何發問,則可以透過師生互動中一起尋找問題、嘗試排除。翁老師也觀察出一個現象,在高齡教育研習中,年長男性參與度普遍不高,但得力於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,越來越多男性學員加入學習行列,看著長者們從開始步入陌生領域的擔憂,到現今已能使用通訊軟體、收發訊息,甚至善用工具記錄生活,這之中所收穫的榮譽感也使他持續在教學道路上耕耘。

在曉明長青授課與一般教學有何不同?翁老師認為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,

首先學員們平均年齡較老師年長,因此具備相當豐富的生活與工作經驗,因此在這裡,學員與老師都秉持著虛心求學的心態、尊重對方的專才,一來一往間也成為了彼此的朋友,課後大家也不急於離開課堂,反倒是閒話家常、分享各自的故事,曉明太鼓團便因應這樣的背景而生,課餘時間集結一群喜愛太鼓的同好、每周自主練習,除收穫運動的好處,更多的是一種共享成果與默契的群體認同感。

問到教學生涯中讓老師印象深刻的事件,翁老師說有一次課程開學唱名時,學員名單驚見自己熟識的姓名,確認彼此身分後便相認,原來面前這位學員,正是自己就讀小學時的導師,這一段師生緣在40年後,以角色對調的位置再次遇會,從前老師授以基礎知識、帶領他認識世界,而現在,翁老師以電腦程式帶老師進入快速發展的資訊空間、接起對外聯繫的網路,讓老師能夠學習嶄新的器物、順應新的生活風貌。

回顧整場採訪,我認為翁老師秉持著一種對長者全然的尊重,他不僅正視長輩們在生活上的需要,更將長者視為獨立個體,在課堂中循序漸進的指導學員、引導他們對問題的覺察能力。除通訊軟體外、也藉影音應用程式教學提升學員學習動機,讓資訊所帶來的便利落實在年長者的生活之間,翁老師他不只是資訊傳遞者,對曉明長青而言,他是一個燈塔般的存在,溫暖而質樸、默默佇立在岸邊為每個前來的學員點亮學習的燈火。


文/C編

腳本撰寫與主持/C編、W編

後製剪輯/ W編

P.S. 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的IG開張囉

歡迎舊雨新知的朋友加入我們

IG搜尋 : cscm.stella

#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

#教育部青年發展署

#111年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

801 view(s)